首页 >> 人才评价 >>人才评价 >> 【人民网专访】武昌工学院校长李勇:坚持本科教育为核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详细内容

【人民网专访】武昌工学院校长李勇:坚持本科教育为核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还没毕业收入就近万?”发明吸引10万“风投”,技术入股当上企业法人,连续十年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武昌工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应用型大学,历经15年发展时间,已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声名鹊起、颇具规模,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近日,本网对武昌工学院校长李勇进行了专访,下面是访谈实录:
人民网:贵校在建校之初确定了怎样一个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李勇:在这里,我要谈五个定位思想。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评估指标体系,办学定位是指:学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的目标,具体包括: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等。就我个人的理解,办学定位的核心就是回答“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把它办成什么样”“怎样来办”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
(一)教学应用型是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
根据我校自建校以来办学的实际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我校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应用型。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定位于教学应用型,以教学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对科学研究的忽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不搞科学研究,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大学是很难立足的。对于我们来讲,不是不搞科研,只是应围绕教学搞科研,围绕应用搞科研,通过科研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减少专科教育,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学校的办学层次定位。
“大学教育,本科是核心基础。”我校属于本科教育层次高校,无疑应以本科教育为主,但我校的一些专科专业因为有着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广大考生及家长还有需求,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还应保持,只能逐步减少。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自2015年起,学校就与武汉轻工大学开始联合招收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已有1名研究生顺利毕业,今年将有2名研究生毕业。待我校学科建设、学术梯队和科研成果逐步丰富和成熟后,我们将积极争取独立举办研究生教育。
(三)立足湖北,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
我校地处武汉,就地理位置来讲居于湖北省会城市,学校应立足于为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湖北地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至今,至少已提供了2万多人就业。从近3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70%左右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我校服务面向定位基本吻合。
(四)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是学校的学科专业定位。
从我校本科专业数量来看,工科类专业占比达40%,所以学校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学为主;从学科专业发展来看,学校将坚持“做强新工科、做优文、经、管”,做特艺术学”的指导思想,构建与产业链相对接的专业群,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努力培育优势学科,彰显学校特色。同时,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还应适时开办新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努力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如今年,我校成功获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校从5大学科跻身6大学科。
(五)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定位涉及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向等方面,它是学校办学定位的核心。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力求在人才的实践能力方面显现特色,努力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为了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组织修订并完成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不断强化实习实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人民网:学校的阶段性发展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李勇: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近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0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2000人左右;师资队伍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校园文化氛围和整体办学条件得到重大改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系已经建立,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第二阶段,到2025年,形成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优势,增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成师生和社会满意的、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第三阶段,到2030年左右,把学校建成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人民网:武昌工学院总体办学理念是什么?
李勇:关于学校办学理念,我也谈五点。我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重点和特色专业为龙头,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重点,致力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应用型大学。学校核心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立德树人、人才强校、特色发展、文化引领等方面 。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理念。“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能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原点,是高校安身立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学校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不动摇,必须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办学目标不动摇。
二是坚持人才强校理念。师资队伍是办学第一核心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强校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坚持师资队伍优先发展、师资队伍分类发展、师资队伍特色发展,出台新政策、创立新机制、形成新模式,用高水平师资队伍带动学科专业建设,使优质师资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基本保障。具体而言,就是要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行政管理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等。
三是坚持创新思维的理念。中国民办大学的发展历程不到20年,从建校的发展初期来看,我们在“新机制、新模式”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从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方式上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四是坚持特色发展理念。特色发展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我们要:以“示范引领、整体提升”为指导,做强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培育前瞻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对接,培育和打造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双创教育体系建设等发力,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综合素质等,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五是坚持文化引领理念。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形成与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文化品质,注重文化对办学及师生的引领、凝聚、激励和陶冶作用。具体而言,构建与提炼武昌工学院精神;以《章程》为总览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与精神文化相协调的环境设施,加强校园网络和微信新媒体建设等。
人民网:武昌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上有哪些自己的特色?
李校长:民办大学的校长应该主抓人才培养方案,从教材、教法、教师入手。武昌工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三次对人才培养方案作较大幅度的修改,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程时数作了相应的调整,课程体系由原来的3个模块发展到现在的4个板块,增加了公共选修课模块,每年在公选课的投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下同),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效果是明显的,武昌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共计千余人次获奖,先后为学校捧回330多个奖项;在各类省部级比赛中先后获得313个奖项。
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了66个本、专科专业专业。其中,工商管理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同时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市场营销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成功申请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和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截至目前,共有16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立项,获批数量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
人民网:未来,学校还将从哪些方面更好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李勇:自办学以来,武昌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引进、扶持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综合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800余人,专职专任教师占80%以上,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有2名楚天学者,95%以上教师拥有博士、硕士学位,5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30%以上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此外,一批国内知名专家、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学校一次性聘请了100多名来自上市公司、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高管、技术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师资力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
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将进一步加大以下三个方面的投入:
一是进一步加大人力投入。坚持按需引进和精准引进的原则,引进一批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面向重点学科和紧缺专业),引领学校发展;培育一批自有骨干教师(分教学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三类重点培养)和优秀教学团队(课程模块教学团队、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支撑学校发展;聘请一批业界专家,加快师资队伍整体转型(转变专兼结构、转变来源结构、转变能力结构),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传帮带、基层锻炼、提升学历层次等),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力投入。逐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以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依托校校、校企、国际合作以及校友会建设,采用合作共建、建筑冠名、基金冠名等多种方式,广泛争取社会捐助。依据新兴产业发展的培训需求,注重多样化项目开拓,寻找新的办学经费增长点。有计划增加教职工工资福利,逐步改善收入水平;加大对生活困难教职工帮扶力度,充分体现组织温暖和人文关怀。
三是进一步加大物力投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实验楼、行政楼和科创楼,着力改善教学和办公环境;推进校园景观工程建设,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阅读空间和优质的档案查询服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空间;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
学校为了推动学生实习规范化、专业化、便捷化发展,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学校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临近武昌首义“起义门”和武汉市地标武昌火车站,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了100多个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从专业实践、道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成为全方位实用型人才。
“引进知名企业进校开发实训中心,毕业论文来自企业需求、鼓励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校教学……”学校一直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知识作为教学和科研的目的,课改、教改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倡导实践教学“五实”模式,即双师型教师队伍扎实、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丰实、实习实训安排充实、实验室建设硬实、课程设置务实。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将实践教学做实,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从选好专业的那一刻,就可以有目标的边学习边实践。毕业经考核合格后,即可进入企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2014年,学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同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还与山河建设、烽火科技、湖北丝宝、华贵食品等公司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并挑选了一批中国500强和知名度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人民网:武昌工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非常大,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学校做了哪些工作?
李勇:为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用有所学”。该校多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倡导课改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学校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程时数作了相应的调整,课程体系由原来的3个模块发展到现在的6个模块结构(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模块化实践教学六大模块),另外每年在公选课投入超过100万元,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多能化和一体化。
学校绿色风机制造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之一,研发的风机绿色环保,成功中标武汉地铁三号线,目前该中心联合湖北三三重工研发的地铁风机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省教育厅批准该校会计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实现了民办高校零的突破。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江晓明副教授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的项目获批为2016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16年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7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2017年获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
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 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包括工程实训中心、ERP实验室、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16个大类88个实验室。建设初期,整个华中地区除武汉大学以外,就只有武昌工学院有会计实验室,前期投入180多万,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公共实验室由学校统一管理,外国语学院也有语言学习中心。
2014年3月,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在学校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现已开发出一套经管类软件校内实习平台,现已投入教学使用,下一步将开发工科类软件实习平台。
2017年5月,学校投资近400万元,划拨了面积达3000平方米建设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揭牌,基地共安排有66间办公室,首批入驻团队达27家。学校早在2013年就开始借助职业指导课在全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管理办法,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业讲座以及各种竞赛和科研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与社会有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校地合作,为广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政策支持。
近3年来,学校共获批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6项,其中4名同学的4个创业项目荣获11万元的省级创业扶持资金。
为了提升就业力,学校党总支书记带学生抱团求职,副院长找校友推销新人。学校教师各出绝招。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有600多家企业参与的大型校园招聘会,不定期举办中小型校园招聘会50多场,年均供岗数与应届毕业生之比超过4∶1。今年,学校共为学生提供岗位1万多个,供3200多名毕业生挑选。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