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交流 >> 宋志平:战略是研究做什么的学问
详细内容

宋志平:战略是研究做什么的学问

宋志平:战略是研究做什么的学问

央泽华安智库
 2024年01月10日 08:01 

作者: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摘编自宋志平《经营30条》,2023年11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去1.jpg

一家企业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往往不是取决于它怎么做,而是取决于它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战略就是一场选择与取舍,一旦选定了,就在选定的范围内做到极致。做企业,不能包打天下,而是要学会三分天下。战略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无论战略选择做得有多好,最关键的还是要保证战略的实施与落地。

去2.jpg

“不做什么”与“要做什么”同样重要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的是瓜就不可能得豆,种的是豆也不可能得瓜。你要选好,到底是种瓜,还是去种豆。很多情况下,“不做什么”与“要做什么”同样重要,有时“不做什么”甚至比“要做什么”更重要,因为只有放弃了旧的事物才能进行新的选择。
但坦率地讲,放弃往往比得到更难,因为个人也好,企业也罢,往往对熟悉的东西难以割舍。有些东西你可能很感兴趣,但是战略制定不能仅凭兴趣和经验做选择。正因为这样,懂得放弃非常重要。
多年前,我去拜访法国圣戈班的白法先生,他做圣戈班的董事长,一做就是20年。我当时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来,你觉得自己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他想了想,回答说他收购了700家企业,卖掉了700家企业,就是不停地收购,不停地放弃。同样地,十几年前,不少人只看到中国建材集团的快速扩张,殊不知,在重组上千家企业的同时,我们也相继退出了几百家企业。我们就是一路取舍,才发展到了今天。
退出的过程中,可能当时看起来有些损失,但从整体和长远来看,不退出就会有更大的损失。中国建材集团有一个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企业退出的资产,这个公司的目标就是力争把损失降至最小。针对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班子的考核,先期不是看他们的盈利指标,而是以降低损失的多少为标准。
不仅困难企业或经营无望的企业要退出,一些暂时看起来经营还不错,但长期并不看好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卖掉。当年法国圣戈班在美国曾有一家玻璃纤维厂,这个厂经营得很好,却被卖给了欧文斯科宁公司,因为他们预见到这个产业未来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那么,企业取舍的依据是什么?我的看法是,如果我们在竞争中可以占据根本优势,那就最大限度地发展它,尽一切努力,达到最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和拥有最大的竞争能力如果不占据根本优势,就不要涉足,即便进了也要赶紧退出,而且应该尽量回避。
比如,在瓷砖、壁纸、建筑五金、卫生洁具等普通建材领域,中国建材集团与民营企业相比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果断地彻底退出。企业总是在变化中前进,有加有减,保持动态平衡,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做企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

去3.jpg

占领必须占领的地方


美国西点军校自1802年建校以来,有一门课一直是课程计划中的主课阅读地图。就做企业而言,战场环境的优化、新战场的开辟都离不开地图。
我个人也喜欢看地图,很多决策都是在地图前做出的。我认为,战略就是为企业制图,既要系统全面地思考问题,知己知彼,勾画企业发展的全景,同时要为准备达到的目标设定界限,也就是要懂得取舍之道。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做企业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定领地后就集中优势兵力,然后再全力投入,这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20多年前,福耀集团是个综合性企业,有百货店、加油站、施工、玻璃等业务,当时曹德旺希望能上市,咨询公司告诉他,这么多业务在资本市场没有可比公司,无法估值。曹德旺于是痛下决心,卖掉了百货店、加油站和施工业务,专心致志做起了汽车玻璃。现在,福耀的汽车玻璃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约30%,中国市场占有率约60%,福耀玻璃成为一家绩优的上市公司。
企业竞争需要在战略上抓制高点,也就是《孙子兵法》里讲的兵家必争之地。建材行业的制高点是建立在研发基础上的装备制造,建材的任何一次革命都要靠成套装备的革新,大部分的技术都凝聚在装备行业中。而在医药行业,制药大厂都是轻工装备,所以医药企业的制高点并不是装备,而是研发和分销网络,谁占领了研发与分销网,谁就能取胜。
2009年我去国药集团出任董事长,当时公司只有30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董事会提出了整合医药分销业务,靠终端拉动上游产业的战略,整合发展了医药制造和医药研发业务。随后,国药集团用联合重组的方式整合了覆盖290个地级市的医药分销网,也发展了生物制药和研发业务。由于牢牢占据了制高点,国药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一家科工贸一体的《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

巴顿将军有句名言:“战略就是占领一个地方。”我认为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占领必须占领的地方是不见得要占领所有地方。战略关乎全局,做企业不能盲目开疆辟土,而是要做好取舍,勾画出自己的领地;还要占领制高点,占领必须占领的地方,并牢牢守住对领地的话语权,在这块领地里努力做到最好。


去4.png


去5.jpg

不包打天下,而是要学会三分天下

今天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根据行业特性和自身优势,理智地进退,成功的把握才会更大。所以,做企业千万不要想着“包打天下”,而是要学会“三分天下”。
中国建材当初做水泥并不是在所有区域市场都进行布局,而是用了“三分天下”的竞争战略。做企业要从最终效益与价值出发,理智地思考在哪些地方更有利可图,哪些地方更有发展前景,其他地方则可以让别人去做。
为什么要“三分天下”?这是由水泥产品的“短腿”特性决定的。水泥的经济合理运输半径有限,公路运输200公里左右,水运500公里左右,因此再强有力的联合重组也不能使某一家公司包打天下。分散布点或线性布局的方式都不可行,只能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分销,按区域成片布局,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市场话语权。按照“三分天下”的原则,中国建材实施“大水泥”区域化战略,推进联合重组,构建了几十个以省城和地级市为市场的核心利润区。
其实做企业也要有地盘概念,像中国建材整合水泥就是选择了浙江、山东、河南,以及西南的几个省份,这些地方当时“群龙无首”,没有行业领袖,都是“一家一户”的中型企业,便于重组;而像海螺为主的安徽、广东,金隅占领的京津冀,我们就尽量不去触及,也就是常讲的不要轻易动别人的奶酪。做企业不能包打天下,而是要学会三分天下。

去6.jpg

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企业中,有些事物是需要保持不变的,比如价值观、做事的核心原则等,而有些则是需要改变的,其中有些是需要微调的,有些则需要彻底的改变。
我在企业时,时常提醒自己和部下:“大企业失败的原因往往在于总是沉迷于过去成功的经验。”环境变了,情况变了,过去成功的经验可能不管用了,我们必须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进行否定之否定。这些是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该考虑的。我过去做决策曾有过在最后一分钟叫停的情况,因为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或者环境改变了,所以必须调整决策。战略定位和调整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战略调整一定要在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进行。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调整,都是在企业下行到谷底的时候,被迫进行的。其实对企业家来讲,应该要下先手棋,在企业日子很好过的时候,就未雨绸缪进行调整,而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以后,仓促应战。
在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材从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为主调整成大宗建材为主,后来又调整成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服务三足鼎立,而国药集团则是从发展医药产业调整为做大医药健康产业。战略是变化的,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战略不能朝令夕改,其调整和变动应是递进式的,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时,我们必须想办法及时地顺应这种变化,修正或改变原来的战略,甚至对其进行本质上的调整。在行业稳定发展时,企业的战略是如何增加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取市场的竞争优势;当行业被颠覆时,企业调整战略进入另外的高成长赛道就至关重要。像诺基亚公司,其手机业务失败后,就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手机行业调整到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行业。

一旦调整了战略目标,企业就要勇于改变旧思路和执行新战略。我们要抓住新战略下的关键工作和重要环节,比如品牌建设,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等,这些都是重塑企业战略的关键。


责任编辑:蓝乙人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